兩岸史話-清華初創目的 培養留美生

一九一四年的清華西文部教員。
2019年02月16日 04:09 文/岳南

具有典型美利堅粗獷風格的英語,成為師生間通用的主要語言和文字,學校的行政會議、布告、出版物、校長訓話、中外名人演講、學生演講與辯論會、戲劇歌舞演出等等,幾乎全部以英文為嚆矢。而早期的校歌,也由一位美籍女教師以英文編寫。

清華自創辦之日起,教育目標是培養留美預備生,學生在八年預備期內,除作好功課預備,還要熟悉美國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社會政治等情形,以適應美國社會生活。根據這一方針,無論是學制、課程、教材、教學方法、體育、兵操、課外活動,甚至董事會設置等等,幾乎全部搬用美國學校一套模式。

職員地位高於教員

儘管清華的組織和課程名義上分為西學部與國學部,符合留美預備需要和「自由教育」思想,但事實上卻是天壤之別。按照《清華大學校史稿》的說法:「在教學上,英美式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對清華也很有影響。但是由於清華學校只是一所由中學向大學過渡的學校,而且是一個留美預備學校,開辦它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出洋以後,能適應美國大學的學習,所以這種『自由教育』的實行,不能不受到一些限制。……到了高等科,學生學習,才大體按照『自由教育』的路子走了。」

曹雲祥與張彭春到校之前,清華學校有職員與教員之分,職員的地位高於教員。教員又分為西學部與國學部兩部分,實際上是分為中國國文教員、中國西文教員、美國教員三部分。以學校對教員待遇和重視程度論,純種的黃髮藍眼的洋教員,為上等人;黃種的西文教員如王文顯、梅貽琦者,定為中等(中等中又分高低級);一生主攻科舉功名,最後淪落為教書匠的中文部教員,被看作是劣等的土佬,屬最末一流。按學科劃分,洋文高於中文,洋課程高於土課程。在課程時間安排上,英語訓練全部集中在上午,除了白天上課,每晚還有兩小時集體自修,有英語教師輔導。到高等科三年級,學生開始在德、法文中,自選一種學習,為期二年,此為將來到美國後進入研究院作準備的所謂第二外國語。如果學生進入美國大學,本科畢業後,入研究院進修二年,通過論文和一種外國語,可得碩士學位。上研究院三年,通過論文和兩種外國語,可得博士學位──這也就是自美返國的清華留學生,大多都通三種或更多種語言的緣故。

另據《清華大學校史稿》透露,當時的課程,美國的影響極其強大,「以公民課來說,課本不但是美國的,而且上面還印著星條旗,講的是『美國政府和地方政府之組織原則、機構和活動,以及合眾國政府之變遷』。據後來有人回憶說,這種課的作用,主要是教學生『愛美國』」云云。就當時的事實言之,這個描述是可信的。從「留美預備學校」定位那天起,就註定了這所學校早期的發展路徑與方向,必與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課本上面印著星條旗

除了課程美國化,具有典型美利堅粗獷風格的英語,成為師生間通用的主要語言和文字,學校的行政會議、布告、出版物、校長訓話、中外名人演講、學生演講與辯論會、戲劇歌舞演出等等,幾乎全部以英文為嚆矢。而早期的校歌,也由一位美籍女教師以英文編寫。僅僅十年左右的光景,從清華園校風到師生的內心世界,無不滲透著美國化的影響,甚至空氣中都飄蕩著一種特殊的美國氣味,與牆外的社會生活與風氣,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部分國人眼中,這些特立獨行、怪模怪樣的「夷形」,對中國並無多少益處,如此造就的學生「感受美化最深」、「未『出』而先『洋』」。實屬一群「非中非西的人」。有人乾脆稱清華是一所「貴族學校,買辦學校,遊民製造所。」周詒春掌校時代建造的名震一時的大禮堂、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等「四大建築」,其設計圖樣無不出自外國建築師手筆,建築材料也是自美國訂購,通過海輪不遠萬里運送而來。這一切,造成校內外一些人士對周的批評,甚至不懷好意的攻擊、誣陷。

有人謂周「一生辦了一所清華學校,造就了一班美國化的學生,容於本國社會貢獻有限。」一九二○年,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訪問清華後,也曾暗含批評意味地說道:「清華學校恰像一個由美國移植到中國來的大學校」。直到一九二七年,仍有人對當年周詒春的施政方針不以為然。謂:「周詒春當校長以後,學校改革的地方很多,但他的目標仍不外貫徹模仿美國學校的政策。他的希望是把美國的學校,整個兒搬到清華園來。教員多半是美國的教員,課程是美國的課程,教授法是美國的教授法,椅子、凳子、黑板、粉筆,無一樣不是美國的。我們還記得那時候課外活動蓬蓬勃勃,真是開北京風氣之先,但是這些玩藝兒也是從新大陸販賣進來的。我們還記得那時候的學生查字典,說洋話,唱洋歌的風氣比較現在總算高明得多。但所查的字典,所說的洋話,所唱的洋歌,都是美國中小學校的。」又說:「周校長的教育政策,是要建設一個完全美國式的大學。清華學校於是大興土木,把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禮堂都修築起來,而一切規模都仿照美國大學的建築。那時候聘請教員,更注意資格一層,因為清華學校不是美國的中小學校了。清華的組織、課程、教學方法等都是『孔步亦步,孔趨亦趨』的模仿美國。後來周校長辭職,大學開辦的日期無形的延瞽,在清華進步上看起來未免可惜。但是假使周校長不走,最好也不過將美國的大學整個兒搬到清華園來。」(待續)

【巴西華人資訊網】

image_print列印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