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秉專訪)
劉學琳﹕1941年生
現任:僑務諮詢委員,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中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Aurora集團總裁,Synergy Empreendimento Ltda.總裁經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雙邊事務顧問,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1屆總會長,中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9屈總會長,巴西台灣商會第7、8屆會長,2010年獲巴西華人十大傑出獎,2011年華人傑出教育貢獻獎,2011年聖保羅市議會移民傑出獎,2012年聖保羅州議會傑出移民獎,2012年獲頒聖保羅榮譽市民獎,2016年4月榮獲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華光專業獎章。
前言:集企業家,慈善家於一身的劉學琳,憑著他堅毅不拔的精神,白手起家,從房地產到貿易創立了自己的事業版圖,在賺錢後,積極投入慈善公益,回饋社會,曾任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1屆總會長,他平時非常節儉,但對於慈善救濟絕不手軟,在平凡中表現不平凡的心志,是值得大家敬佩的企業家。以下是當天專訪的對談。
筆者廖:首先向您致意,因為巴西華人資訊網本著公開真實公正報導的理念,所以今天的專訪內容可能比較直接,請您見諒!
受訪者劉:我接受您的任何訪題,並且回應所有提問,因為我本人也一直本著誠信為原則的觀念。
筆者廖:非常感謝您的理解。您是那年來到巴西?剛到巴西,有沒有發生適應問題?那是什麼?
受訪者劉:1965年退伍後,我當時24歲,帶著大嫂、二哥及大哥三個女兒乘荷蘭船到巴西,剛好是雙十節,抵達聖保羅後,當時我大哥在鄉下承攬農場工程,我跟著大哥在農場工作,剛來最不能適應的是生活習慣和語言不通,只好背葡文字典,一年後背了半本字典,在這樣狀況下,慢慢地能跟巴西人溝通。

筆者廖:請談談您當時創業發展情況?全球景氣變化高低震盪您如何審時事,還有經商哲學!
受訪者劉:三年後,在兄弟齊心齊力工作之下,累積到一筆資本,搬到聖保羅從事房地產事業,靠著建築起家,最風光時僱用三百多名工人。1980年踫上石油危機,被整得很慘,當時蓋了一棟透天別墅,含車位,才賣四千美元。1983年房地產面臨最低潮時期,大哥不幸去世,大受打擊,將巴西事業告一段落,到美國一方面散心,一面尋找商機,但我買了兩棟大樓,卻被政府徵收,當時又踫到老布希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致使房地產一落千丈,不但虧掉所有賺的錢,還賠了好幾百萬美元。因此又回到巴西專心土地開發,買地規劃。
1993年開設貿易公司,進口鞋類,家庭用具,辦公室桌椅,由5個員工發展到現在有一百多個員工,倉庫由500平方米,擴充到現在2萬4千平方米,一開始我就培養兩個兒子接班,目前由大兒子經營家庭用具,擁有Euro.Richwell.Flash Limp.Byhaus等品牌,小兒子主攻運動鞋,自創品牌Vibe滑板鞋,還有Red Nose與Everlast登山鞋品牌。至今,對孩子的事業,我全然放手。目前雖七十七歲,還是閒不下來,從事老本行建築業。至於你提問的經商哲學,我的見解是這樣,對於經商除了眼光獨到之外加上堅持毅力,主要目標明確後,就開始投入往前走,遇事,要面對解決,不要逃避,直到成功為原則。我的經商理念是產品創新,永遠走在市場前面:品質保證,一旦出現問題馬上更換新的給客戶:讓經銷商安心銷售你的產品,創造雙贏:永遠要為消費者著想,也是為自己未來的事業著想。


筆者廖:在一生的善行中,您做過那些值得留念的事?
受訪者劉:繞了半個地球,在巴西找到了商機,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大方捐款做慈善﹕從巴西水災救濟、興建孤兒院到台灣八八水災、綠色造林等。我的第一個慈善工作是在22年前,巴西葛洛總統上任,銀行帳戶無論多少的錢被凍結兩年,有鑑於此,決定乾脆將銀行戶頭裡剩下的7萬美元等值巴幣,全數捐給Cotolenco殘障孤兒院,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開啟了我的慈善事業之路﹕2007年為巴西貧困兒童籌建巴西如來寺光明教育中心,2008年在亞馬遜河興建印地安區孤兒殘障復建中心,2011年在市中心聖本篤大教堂興建幼兒園,蕭神父為感謝我的捐建,特命名為學琳幼兒園,2013年向和信醫院捐款,2013年代表中南美洲台商總會救濟菲律賓水災。2014年響應外交部及僑委會台灣愛飛揚活動,2016年9月兩次都捐贈巨額給非洲阿彌陀佛孤兒院。2016年6月捐贈聖保羅文教中心建置經費。也十分關心台灣下一代,捐出新台幣100萬元參與法務部、衛福部、食藥署的反毒宣導工作。在巴西經商有成,公益已成為我的最大事業,更發願捐出身後所有財產做公益,表示人生最高貴的是手心向下,付出給予需要的人。



筆者廖:擔任兩個總會長期間那些讓您覺得最有意義!
受訪者劉:人生是無常的,在2011年,被診斷為攝護腺癌第三期的生死關頭,對生老病死早已看開,決定回台灣和信醫院開刀治療,大兒子當時捐出六十萬美元做公益,為我祈福,對於兒子的行動,讓我覺得很欣慰。所以2013年6月,我在接下中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工作後,即捐贈新台幣300萬元給和信醫院,以幫助貧困癌症患者接受醫療就治,並響應行政院推行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政策,2014年9月在我秘書長張崇斌醫生整理撰稿,積極推動海外台商及僑胞鄉親健康管理協助計劃,在外交部、僑委會、衛福部及行政院國際醫療工作小組執行長吳彥明醫生協助下,印製一萬本;世界台商健康管理協助手冊,贈送給世界各地台商及僑胞。
2014年9月接下世總第21屆總會長一職,特印製2600張心想事成激勵禎,鼓勵青商創業,並舉辦第二代青商創業新秀選拔賽,積拯培值優秀青商第二代。

筆者廖:任世界台商總會長時,使您最難忘的事蹟是什麼?
受訪者劉:2015年1月,日本褔島宮城縣核災區人民希望來台感謝台灣社會的巨額捐款,在我及世總會盧起箴名譽總會長和大家的支持下,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天佑台灣公演,日本一團除演員外,還有重量級參議員,眾議員隨行,無形中拉近台、日人民的情感,更增進雙邊的交流及互動。2015年8月,帶團訪問東協六國(菲律賓、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來推銷台商在世界上的立足點及對世界經貿的貢獻,做台灣外交尖兵,爭取東協國家跟台灣簽署BIA,ECA及支持我們加入RCEP以免被邊緣化。2015年9月16日帶團到大陸,訪問北京,拜會僑聯、外交部、經濟部、商務部、國台辦,積極爭取大陸給台灣更多的經濟活動空間。

筆者廖:在一年世總的總會長工作中,有何感想?
受訪者劉:我覺得任何人托付使命給你,不要推托,不要有負面思考,要勇於承擔,會讓你學習更多,得到的更多。我接下了世總第21屆總會長一職,一年中跑了幾十個國家,交了很多新朋友,增廣見聞,增加很多見識。當領導人,人家批評你,讓你要更謙卑,學習包容人家,提升你的品格,這是金錢買不到。因為每一個人走得更高,視野愈高,讓你人生改變很多。所以勇於承擔別人給你的使命,就沒有後悔和遺憾,每個人要把握當下,不能滿足於現狀,不要強求,好的事情想做就做,不要有等明天在做的觀念。心胸有多寬,福報就有多大。


筆者廖:目前世界經濟情勢不穩,您對巴西經濟的走向有什麼看法!
受訪者劉:世界各國經濟情勢不同,有不一樣發展格局,那麼我對巴西經濟走向的看法是,巴西是一個通貨澎漲慣性的國家,今年巴西經濟會好轉,但又是選舉年,有它的風險。所以在事業上應該以守為攻,把錢守住,步步為營,邊走邊看,看有商機才投資,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把握,對自己的尺寸要清楚。拿破崙說:凡事人心所能想像得到,並且相信的,終必成功。偉大的成就在於你偉大的夢想,人就是靠著你的夢想,讓你去實現,心想事成,這樣世界才能發光發亮。

筆者廖:您一輩子做生意,在遇到人生的轉捩點,您最大的抉擇是什麼?
受訪者劉:一輩子做生意,起起落落很正常,就在1980年前後全球爆發石油危機,當時蓋了很多房子,賣不出去,常常被人侵佔所蓋的房子,要處理這些問題心裡是非常痛苦。但危機就是轉機,把危機化為能量,1993年大兒子大學畢業後申請美國留學,兩年留學費用要10萬美元,有天他來找我商量表示他想放棄出國,可否將這10萬美元借給他去創業。並且說他不喜歡做建築,因為工地通常風沙灰塵大,從小他氣管不好,不喜歡這種地方:建築工人流動性大:建築投資很長回收慢。他非常有興趣做貿易方面生意,我在驚訝之餘,當時馬上表示贊成支持他。而他一語道破我近30幾年在建築業的困境。從此支持大兒子做貿易生意,在他創業不久,我也換跑道加入大兒子的貿昜公司。
名人鳴語錄
筆者廖:您如何教育兒子?
受訪者劉:大兒子讀初中時,是西班牙貴族學校,一天到晚去聚會,在一起就比名牌,物慾望很高,我覺得不是辦法,這樣下去是不行。後來有一天我帶兩個兒子去參觀殘障孤兒院,小兒子當時只有七歲看了,回來很害怕,在回途中我跟他們說,看看這些殘障孤兒多麼可憐,父母都沒有能力照顧他,把他們丟在孤兒院。以後把要買名牌的衣服,鞋子,改為買品質好一點的就好,把省下來的錢去買東西給他們吃。我回家後就常常告訴他們,你們自己有好吃的東西,有漂亮的房子住,有名牌可以穿,跟他們比起來是很幸福,但從此也激起他的憐憫慈悲心,改變他的價值觀,把零用錢節省下來買東西,跟我們去慈善救濟。沒有受過苦的孩子是不懂得感恩,所以要常常帶小孩子去參訪貧困的家庭生活,給他們學習付出,人生可以給人家是一種喜悅,人生真正的高貴與富足,不是擁有,是給予才有真正的喜悅。

筆者廖:您走過50幾年的創業歷程,有今天的成就,有什麼與大家分享!
受訪者劉:人因夢想而偉大,因行動而成功,因學習而改變,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負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我覺得人要學習付出,永遠不要停止,常言道:學無止境,奮鬥是道,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更多彩多姿,把美好的理念永遠傳承下去。
訪後感言:一個自稱平凡而不平凡的劉學琳,他的種種事跡,相信一定會帶給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及定義有更多的詮釋!
專訪記者:廖世秉
(巴西華人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