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的領航者 — 柯杜瑞琴

(廖世秉越洋專訪)

Picture1柯杜瑞琴:1939年生。
現任:台茂關係企業總裁、立安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總會創會總會長、 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1996~2004總會長、 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創辦人。

經歷:世華會長聯誼會總召集人、華冠獎得主聯誼會永久榮譽會長、 台中市政府市政顧問、財團法人台北市明光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行政顧問總會榮譽總會長、 台灣海巡警察消防領導人總會顧問團長、 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新加坡校友會首席顧問、 美國國際青年領袖基金會創立董事。

前言: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總會創會總會長,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創辦人的柯杜瑞琴,為了世華總會永續發展,常常陪著歷任總會長到世界各地分會關心鼓勵,加油打氣,發揚世華的創會宗旨。尤其她以「卸任不卸職」永續經營的理念支持會務,來勉勵歷任總會長及分會會長要卸任不卸職的永續經營傳承理念,歷任總會長:林廖玉(4屆)、黃淑惠(5屆)、施郭鳳珠(6屆)、陳上春(7屆)、黎淑瑛(8屆)都秉持她的「卸任不卸職」理念,用心經營,一棒接一棒把世華的優質精神傳承下去。成為世華重要領航者。她在事業有成之餘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對公益活動不遺餘力,也帶領世華姊妹們積極投入慈善行列,無論台灣,或是世界各地有災難,都慷慨捐款,落實國民外交,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女企業家。

柯杜瑞琴創會總會長曾兩度來巴西參加洪呂麗月會長和林劉素花會長交接典禮,因為採訪她,而認識她,這次在因緣聚足下促成此次越洋訪談,以下訪談內容,希望能帶給讀者對人生觀有更深一層的看法。

筆者廖:談談妳在人生歷程中最感到驕傲的事!
受訪者柯杜:台茂關係企業在我和柯枝連伴侶,克服萬難、 同心協力創辦,使各項事業都成功開展至今五十多年邁向六十。 在事業有成中,我重視的是家庭美滿和諧,在為人女、為人媳、 為人妻、為人母、為人祖母的角色扮演都恰如其分、非常用心。 忙碌中對一雙兒女及孫子、孫女的養育, 以身教言教培養了具專業能力及有國際觀的子女,現在兒女及孫子、 孫女都已經能在公司獨當一面, 傳承我和先生的創業經營理念及精神,發揮了薪火相傳的生命力, 從「辛勤耕耘」到「歡喜豐收」,這是我最欣慰並感到驕傲的事。

筆者廖:目前台茂關係企業產況及未來的願景!
受訪者柯杜:民國53年(1964年), 我和柯枝連創辦人共同創辦台茂關係企業,台茂關係企業主要從事: 橡、塑膠化工原料之生產及貿易,並與日本油脂株式會社、 德山株式會社合資、技術合作在台製造生產—二氧化矽、 膠質碳酸鈣、滑劑、安定劑、機能性PP、 RO逆滲透濾殼用塑膠粒等產品,可廣泛應用在輪胎、鞋子、 電線電纜、橡塑膠、牙膏、食品容器等產品。
台茂關係企業歷史已50多年,近年以來朝著製造生活安全舒適性、 機能性、環保性的產品努力,期許能在食、衣、住、行、育、 樂能為人類的健康、便利、安全上盡一份力量。

20170717 僑委會吳新興委員長參訪立安東化工(台茂關係企業)
Picture18
20170717 僑委會吳新興委員長蒞臨柯杜創會總會長招待所

筆者廖:妳在創業經營過程中有最難忘的經驗嗎?
受訪者柯杜:當時因先生白手起家,凡事都是[校長兼撞鐘],晚上記帳白天跑業務,當時化工業女性當業務是很稀少的,不知道「業務」是該從何跑起?我的心裡面也是想著:「即使現在自己什麼都還不懂,但是用心一定萬事成!」

最難忘的經驗,是跑業務時我一個人在大雨中騎著我的「卡打車」,急著要去拜訪橡膠工廠的老闆,他的工廠就在現在豐原火車站附近的甲潭路上,五十年前那個地方是一大片的農田,這個工廠就座落在深深的稻田中央,而這也是當年中台灣最典型的農村景象,那個年代沒有所謂的柏油路,那是農民們為了方便農事,用田裡面的泥巴糊出來的羊腸小徑。

當時我穿著雨衣在泥濘不堪的路上困難的騎著車,右邊是水田、左邊是滾滾泥漿的大圳溝,天空還下著大雨,更不時夾雜著我最害怕的閃電與打雷聲….那種害怕的感覺,跟高空「走鋼索」簡直沒有兩樣,就怕一不留神摔進了河裡被大水沖走。

結果就那麼巧,就是那麼一聲雷響,我剛好騎進了路上一個積滿了水的大漥,這一驚不但讓我狠狠的摔了一跤,全身上下裹滿了泥巴不說,還差一點就滾進了圳溝。當時的我真的被這一跤給嚇壞了,心裡又怕又驚、身上又痛又髒、烏雲密佈又雷雨交加,路上也不見半個人影,一時鼻頭一酸忍不住地就放聲大哭了起來,夾雜著雨水和淚水,也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

現在回想起那一次狠狠的哭那一回,還是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不過換一個角度想想,這不也就是每一個人的人生經驗的一部份嗎?酸、甜、苦、辣都是使我們更成長更茁壯的機會。我記得那一次的摔車事件,哭完了,自己擦乾眼淚,再整理整理儀容,牽起腳踏車,還是前往客戶工廠繼續未完的任務,沒有人發覺我那柔弱的一面,反而很佩服我大雨天跑業務的那一份幹勁。回家之後,為了不讓家人太擔心,我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訴說著白天的歷險記。我想,這就是一種人生的學習,學習讓自己更成熟、更幹練的一種方式。

Picture14
獲頒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最佳成就總統獎
Picture15
20170519 台中市傑出人士慈光獎章頒獎

筆者廖:妳在事業有成之後對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看法?
受訪者柯杜:有一句老生常談說:「團結力量大」。 團結就是力量 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我自己參加社團活動這麼多年,一直有著深刻的體悟:積沙真的可以成塔,聚流必定成河。社會上每一個有能力的人,尤其是位居社會優勢地位的企業界、商業團體們,大家都不應該吝惜於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取之於社會,也應該回饋於社會;因為企業能掌握到比一般人更快、更多的社會資源,所以事業小有成就後站出來、為大眾做一點兒事,我們的社會才能更溫暖祥和。

Picture12
與駐巴拉圭劉廷祖大使前往巴拉圭總統府拜會巴拉圭鞏薩雷斯 ( Luis Angel Gonzalez Macchi ) 總統
Picture13
巴拉圭總統官邸拜會巴拉圭總統夫人並響應捐款總統夫人設立的慈善基金

筆者廖:在妳一生中,妳個人最堅持的信念是什麼?
受訪者柯杜:凡事我秉持「用心萬事成」的座右銘,用熱情及毅力創造精彩人生,證嚴法師的法語「每一個人的希望就是要有心願,我們都有心願,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我覺得一位真正傑出的企業家,不僅僅只是有能力開創成功的契機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有承受失敗的韌性、耐力與毅力。「成功」很多時候是因為你把握住了機會,遇到困難不放棄,用心思考方法解決克服,終有成功的一天。

筆者廖:當今世界經濟及局勢變化迅速,妳的看法如何!妳對全球女性華商有何建議?
受訪者柯杜: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女力時代來臨,性別差距日益縮小,全球7千萬專業女性精英階級崛起!「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已經轉變,女性已經成為政治、商業、勞動力市場的主要力量,甚至是當中的領導菁英。白手起家,倚靠自己才華的並成為首富的女性,如歐普拉、JK羅琳等人,已是女性成功形象的典範。就像我創辦的華冠獎,得獎的華商傑出婦女,在家庭、企業、個人成長、公益等領域,都同時有優秀的表現,女性生在這個世代很幸福,所以鼓勵全球女性珍惜這個機會站出來,貢獻自我的智慧、愛心,參與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活動,這是我給全球華商女性的建議。

名人鳴語錄

筆者廖:談談妳創立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及創辦華冠獎之動機和目的?
受訪者柯杜:我創辦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秉持創會宗旨:「心懷世界、掌握脈動、建立網絡、發展經貿」投注了無限的心血與努力,至今邁入歷史25年,分會遍布全球三大洋六大洲共有62個分會。歷屆總會長領導團隊,走遍全球各地成立分會,經各地經文處及縣市各級長官協助指導,推動國民外交,對公益支持不遺餘力。因長年赴全球分會參與盛會,有感於凝聚全球華商婦女人力及提升婦女社會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我於2001年發想創辦屬於世界華商婦女專屬獎項: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

2001年我創辦華冠獎選拔以來,已嚴選出70位傑出華商婦女企業家得主,各個都是各產業中的佼佼者,在異鄉奮鬥,事業有成之餘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對公益活動不遺餘力;諸如濟助貧苦病患、關注弱勢團體及捐助大型醫療設備儀器,乃至捐贈輪椅及醫療使用之電腦周邊裝備等。事業成功的她們不僅積極參與各項教育,與夫婿並肩經營事業、兼顧家庭,對紐奧良世紀水災、南亞海嘯、台灣九二一地震捐建[華冠公園]重建埔里牛尾村兒童生態園區、康復巴士、救護車、消防署訓練中心造林、ACC阿彌陀佛關懷協會認養孤兒、311日本地震海嘯賑災、高雄氣爆賑災、僑生獎助學金贊助,世界各地災難都屢次慷慨捐款、落實國民外交,善舉旅或在各當地主流政府授獎表彰。

世華獎項華冠獎得主的特質可歸納:擁有堅毅不服輸的個性;擁有事求完美,重視細節的特特質;擁有一顆大愛的精神,願意關懷弱勢;擁有和諧美滿的家庭與夫婿的互相扶持;擁有創新的事業頭腦與胸襟,勇於承擔的氣魄。每三年舉辦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選拔,邀請中華民國最高領導人副總統蒞臨頒獎,至今已舉辦六屆,2018年將舉辦第七屆,請全球優秀的華商婦女踴躍報名參加選拔。

我為世華創會總會長,以「卸任不卸職」永續經營的理念支持會務,經常勉勵歷任總會長及分會會長要卸任不卸職,永續經營傳承至長長久久,出錢出力支持公益,讓社會更充滿溫暖。

Picture10
世華年會暨華冠獎頒獎  馬英九總統
Picture11
世華年會暨華冠獎頒獎  呂秀蓮副總統

筆者廖:妳在事業有成之餘,歷年來都參與那些慈善公益活動?
受訪者柯杜:我在事業有成之餘五十多年來,積極投入對公益的參與,曾擔任台中市中華倫理研究學會理事長六年,以宏揚倫理、普及倫理、實踐家庭生活倫理,策劃推動各種端正社會風氣的活動,各種環保推行活動、故民國八十三年獲教育部頒發「推行社會教育有功人員」及[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個人亦以無數計的金額捐款不斷付出,921賑災台茂關係企業響應義賣捐款300萬、捐贈台中市政府荷蘭進口消防救助用破壞器、捐贈復康巴士及救護車、對各種殘障基金會、捐助學校辦學基金、反毒活動經費、台灣省圖書館文教基金會社教工作、響應捐款巴拉圭總統夫人籌辦的慈善基金等等。

2016、2017年捐200萬給僑委會僑生獎助學金,為響應台中市政府公益活動,分別購置100萬元身心障礙個案服務社工用交通車,捐贈100萬元於台中市政府愛心關懷,幫助生活困頓的弱勢家庭,宣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另外再捐贈100萬元於台中市政府食物銀行,食物銀行於胡志強市長時代創辦,長久以來幫助許多低收入戶家庭。80歲生日發願,響應公益捐巨款購置十方啟能中心愛心交通車。

捐贈僑委會 僑生獎助學金
捐贈台中市政府[瑞連號] 身心障礙社工服務專用交通車
Picture6
捐款80萬元購置十方啟能中心愛心交通車

筆者廖:以妳過來人的經驗,請妳給身為家庭事業兩頭燒之成功女性的建議?
受訪者柯杜:廿一世紀女性幾乎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成功女性,要善用女性柔性特質,區分工作和家庭角色的不同要求,在家庭中要學會以柔克剛,及時溝通,謀求家人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時常即時轉換扮演的角色。

筆者廖:談談妳事業成功的經驗,以及經營理念是什麼?
受訪者柯杜:我的經營理念以[誠信]為原則,[技術]為本、 [服務]為輔,打造創業契機。

與先生婚後八個月,他就毅然決定走創業之路。嫁雞隨雞的我也就因為這樣,「被迫」從一個單純的家庭主婦,變成了「業務兼老闆娘」。剛開始得「拋頭露面」拜訪客戶時,真是又羞又怕,不過當時沒有退路,我也沒有別的選擇,只好硬著頭皮上陣。當時必需配合貨櫃抵達碼頭後,迅速銷售配貨,以時間換取金錢,那個時候為了要增加自己的勇氣,我還拉著自己的母親,陪著我一起跑了好一陣子的業務,因為有時天色已晚,有人陪伴比較有安全感,後來才慢慢地培養出了自己的自信心及膽量。

在所有的目標都已經看清楚了,最重要的事就是應該怎麼地去落實?在當時女性想要經營一個公司當然不容易,因有此認知,我自己每天利用清晨的時間自修,善用坐車的零碎時間閱讀相關書籍;下班以後上補習班、參加研討會,甚至向同事徵詢或是請教親朋好友,這些都是我的學習方法,我的日子每天都過得忙碌又充實,也因為如此,我學會了簿計、會計、珠算、財務管理,直到今天這些知識都還受用無窮。

創業初期與伴侶柯枝連創業時經營橡膠、化工原料的買賣,民國五十年代是台灣鞋業開始起飛的時期,當年台灣生膠的進口有嚴格的配額限制,只有少數有能力的大廠才能獲得「配給」,市場上橡膠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當年誰的手中擁有生膠,就好像是抱著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母一般,我們嗅到了商機。

生膠買賣其實是薄利多銷的生意,起初幫貿易商經銷,利潤雖不高,但我先生和我省吃簡用幾年下來也存了一些本錢。到了民國五十四年,眼看著台中的通路已經穩固,加上橡膠業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為貿易商賣貨已經賺不到任何利潤,非得自己從事進口原料才有一線生機,於是興起當貿易商直接從海外進口橡膠的念頭,在台北創立了台茂實業公司。

當年靠著[誠信]經營建立口碑,我們的生意有忠實的客戶支持下業績扶搖直上,主要原因是,我們所賣的生膠價格非常公道,再加上我們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免費技術指導和諮詢服務],所以廠商們都非常樂意找我們服務,我們銷售周轉快速的關鍵,靠的是價格實在、交期準時,委託我們寄賣的貨主,看著我們的高效率,當然也就更樂意供貨,不但貨源數量越來越大,主動找我們寄賣的貨主也越來越多,從有餘貨的工廠到專業進口貿易商都有,當年我們還成為了蔡萬春先生的國泰集團的代理商。連原料都還沒有運抵台灣的碼頭,貨就已經被我們賣光了。

民國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台灣,不僅原料要仰賴進口,技術層面更是完全不行,所以擁有專業技能的夫婿,經常得充當「救火隊」,四處去幫客戶解決製造流程的問題、提供技術改善方案,搶救不良品等工作。由於他為客戶做的這些工作,全部都是義務性質的協助,而免費的「服務」做久了,我們公司的知名度提升,奠定台茂關係企業的基礎。

筆者廖:妳世界走透透,有什麼讓妳遇到最難忘的經歷?
受訪者柯杜:海外的華人社團因為距離的關係,加上台灣外交處境艱困邦交國不多,在國際上處處受到打壓,僑胞在海外遇到事情的時候,那種孤立無援的無奈,我們都體會很深。我還記得有一次到美南分會參加週年慶,美南的姐妹手中帶著國旗來接機,週年慶晚會上姐妹表演時,播放[中華民國頌]旗海飄揚進場,這一幕令瑞琴熱淚盈框,至今都難以忘懷,心中感動又澎湃。在海外深深體會到[沒有國哪有家?] 。大家的身上都流著相同的血脈,所以更覺「世華」團結組織一個全球華商婦女社會、經濟、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在世華平台上與世界各地主流及女性企業主相識相知,深深敬佩傑出女企業主的學識與創業精神。

Picture7
20171217 世華休士頓世界大會暨華冠經濟論壇
Picture8
20170625 泰國分會舉辦華冠學苑成長營
Picture9
巴西分會宗王信愛創會長帶領幹部巴西嘉年華森巴舞群於第三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頒獎典禮表演

 

筆者廖:妳在忙碌生活中,以什麼休閒來調適妳忙碌的生活?
受訪者柯杜:我的人生觀念中一直深信不疑的一個信念是「 要活就要動」!換句話說:只有活得越久, 我們才有可能做越多我們想做的事。

民國六十四年當事業穩定後,三十八歲就在台中國小學「 太極拳99式」,剛開始的3個月覺得記招勢及運氣非常困難, 沒想到這一頭栽入「太極」的天地, 不過才一晃眼就已經過了四十個年頭,學習太極拳所帶給我的收穫, 不但鍛練了我的身體,它對心靈層面的提昇,也有沈著內斂的效果。

簡單的來說,太極拳的原理為「鬆、柔、圓、正」。太極拳需要「 練意」、「練氣」以培養出柔韌的內勁。

不知不覺當中,「太極拳」真的變成了很多人生活當中的一部份。 不管我們身在何處, 每天早上不打一套太極拳就好像不能開始我們新的一天似的。 因熱愛太極拳進而擔任教練,並被推選為台中市太極拳協會理事長, 協助推廣太極拳為全民運動,協助購置協會會館。

我還記得有一回,太極拳協會一行十幾個人相邀去紐西蘭旅遊, 即使人在國外我們也是天天到公園打太極拳,結果有一天一大早, 在皇后鎮的公園裡,竟然讓我們遇見了一群金髮碧眼的老外, 有模有樣的練習著太極拳的招式!

大夥人興奮之餘,我們馬上就加入他們的打拳行列,有意思的是: 練習了數招之後,對方知道我們也是行家,當場向我們討教了起來。 雙方雖然說是「雞同鴨講」,不過靠著肢體語言和彼此共通的興趣, 我們可謂「相談甚歡」!從對方開心、滿足、激動的神情當中, 我看到了太極拳的希望, 也對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武術文化深深地引以為傲,「以武會友」 也是一種國民外交,也是一種文化交流。

Picture19
2017年感恩懇親聯誼 (夫家娘家兄弟姐妹全家福共聚)

筆者廖:請妳談談對世華總會有何期許呢?
受訪者柯杜:世華在全球是具有影響力的組織,期許世華姊妹們團結和諧、在世界各地成立更多分會,使世華組織能發揚光大,成為世界女性企業家學習的典範。

持續推動企業家投資或增資臺灣產業,尤其是新創產業,幫助年輕人創業提升臺灣經濟競爭力。善用各種資源、擴展國際視野,用務實、正面的態度,推動國民外交,協助中華民國與國際間的良性互動與穩定發展。

筆者廖:非常榮幸及感謝您接受巴西華人資訊網的採訪。
受訪者柯杜:這是我的榮幸,感謝您。

[巴西華人資訊網]

image_print列印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