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僑務 比自己的事業還要投入 — 紐西蘭企業家施郭鳳珠「利他」的人生

(文/ 林幸瑩)

現在世界旅遊的風氣已經很興盛了。旅行,就是我們把自己換到另外一個地方短暫生活,它是具有教育生活性的,是一件可以讓自己充電重新出發的事情。但移民就不一樣了。移民,是切斷了過去的生命,一切歸零,重新在異國開始新生活,它的艱辛與不易,是未曾身歷其境的人很難想像的。

因此當我們有機會接觸僑民,就會深深感受到他們的愛國心特別強烈,這是和始終居住在國內的人很不一樣的心思。有一位僑胞做了很生動的譬喻,她說祖國就像是「娘家」,僑居國則是「婆家」。「我們從台灣離鄉背井來到海外打拼,真的是非常辛苦,如果說娘家人日子過的富裕,外在形象好一點,國際地位有提升,那我們在婆家也會比較有面子。」或許,這正是所有具有良知、使命感和社會責任的海外僑胞的共同理念與價值吧!

在本文中,筆者將介紹的紐西蘭成功女企業家施郭鳳珠,即是最令人動容的愛國僑胞代表之一。30年來,施郭鳳珠偕同夫婿施慶桂在紐西蘭的事業稍有成就後,即積極投入慈善公益和服務僑社的工作,其在僑居地所產生的巨大貢獻與深遠影響,讓人由衷讚嘆;尤其的是,施郭鳳珠堅強、果斷的個性,大氣、善心的待人接物,加上圓融和韌性的處世態度,更是值得大家來學習。人家都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這句話套用在氣質雍容華貴的施郭女士身上,誠然不虛也。

★★★★ 紐西蘭篇 ★★★★

說真的,要採訪施郭鳳珠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她除了頭銜多,做過的事情更是不盡其數。何況她一年到頭總是繞著地球在跑,一下在紐西蘭,過不久又到了美國,這幾年則是停留台灣的時間比較長;但即使她在某地暫歇,也是邀約、宴席不斷、難得好好休息。這當然都是她多年來廣結善緣、普種福田的結果。

那麼,就先從施郭鳳珠和夫婿施慶桂為什麼會移民紐西蘭說起吧,因為他們可是紐西蘭的首批資深台僑呢。

家業背景:

施郭鳳珠現年68歲,係台灣省台中市人,早年畢業於省立台中高級商業學校,修業於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師。1970年,她和青梅竹馬的施慶桂結為連理,倆夫妻攜手創業,成立「中帝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灣慧士投資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買賣投資與建築物的營造事業,產品包括土地開發、社區住宅、工廠住家,到商業大樓、金融辦公大樓等。由於時逢台灣經濟產業起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房地產的投資和買賣很活絡,於是他們秉持「誠信」的經營理念,建立很好的口碑和商譽,事業因此有了極為穩固的發展。

前進紐西蘭:

施郭鳳珠說:「其實會移民都是因緣際會,我以前的觀念是非常不贊成移民的,因為我們在台灣也不是做外銷的,跟外國沒有甚麼接觸,一旦離開家鄉,要怎麼活下去,真是自己都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但到了1989年,台灣建築事業漸入低迷階段,而施郭鳳珠的4名子女也面臨升學或出國留學的問題。剛好那時有一些親朋好友抓緊紐西蘭開放的契機,正計劃前往進行房地產的投資事業,由於是她的老本行,所以也加入了投資移民行列,隨後並在奧克蘭創立「商勝地產集團」。

施郭鳳珠和另一半施慶桂都是頭腦異常靈敏、眼光高度精準的企業家。施慶桂回憶移民動機指出:「我們移民時正逢紐西蘭經濟不景氣,外資撤離、股市崩盤,我們看到了快到谷底的經濟將有逆勢上揚的機會。重點是要投資在對的地方,以及正確的經營策略。」施郭鳳珠也表示:「 由於當時紐西蘭經濟不景氣,以我從事房地產多年的經驗,深知紐西蘭的經濟將很快地復甦,經濟繁榮指日可待,遂以『逆勢操作』的經營手法,在奧克蘭大肆收購房地產和土地。」其後數年,因台灣移民人口的逐年增多,以及香港 1997 年回歸的移民潮,紐西蘭房地產的需求轉為迫切,倆夫妻果真在紐西蘭開闖出一片新天地,成功打穩了跨國事業的基礎。

深耕紐西蘭:

紐西蘭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首都威靈頓,但最大城市為奧克蘭都會區。紐西蘭主要由兩大島嶼組成,即北島和南島,兩島以庫克海峽分隔。紐西蘭的面積是台灣的七倍半,但總人口400多萬,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廣為人知的是,紐西蘭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布,無奈移民條件嚴苛,近年來,台僑也已有明顯回流趨勢。

當年施氏一家初來乍到紐西蘭,遇到的困難肯定不少的。施郭鳳珠記得:「因為台灣的事業還繼續在運作,所以移民之後有4、5年時間,我經常當空中飛人紐台兩地奔波。」「雖然我已盡心將孩子們的生活、就學安排妥當,但他們仍不免有抱怨,認為做媽媽的陪他們時間太少了。」但考驗何止這些,每當飛去陪小孩時,施郭鳳珠為了日常採購瑣事,也只能硬逼著自己開車上奧克蘭陌生的高速路,想到這些頭皮發麻的往事,她也不禁嘆道:「不堪回首呀。」

感恩,一向是施郭鳳珠的處世哲學。身為第一批從台灣到紐西蘭的移民,她與夫婿在品嘗事業成功果實的同時,也積極地回饋當地僑社。施郭鳳珠認為:「我們是在台灣賺到了錢,才能舉家搬來紐西蘭投資,並過上優閒的生活,我們就像嫁出去的女兒會感念娘家,也希望娘家能夠興旺。」

「台灣教育基金會」是施家號召成立的組織,由施慶桂擔任董事長,施郭鳳珠為執行長。移民之初,他們深刻感受到僑民子女到紐西蘭後,因語系不同遭受就學困境,乃開始積極向紐西蘭當局爭取公平受教的權益。該基金會除了出資聘任外籍教師課外輔導僑民的子女英文能力外,並贊助興建奧克蘭中學活動中心,及提供奧克蘭中學獎助學金和僑教中文班經費,為作育英才與百年樹人之教育工作,奉獻一分心力,同時也提升了僑胞在主流社會的地位。

施郭鳳珠與夫婿積極參與紐西蘭奧克蘭僑界各項活動

另外,還有一樁讓紐西蘭僑界至今還津津樂道、引為佳話的,就是施家對「紐西蘭華夏協會」的重大建樹了。

「紐西蘭華夏協會」成立於1990年(2004年改名為「紐西蘭台灣華夏協會」),為一非營利的同鄉會組織,主旨為發揚台灣文化,促進台紐文化交流,凝聚台灣鄉親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及公眾事務,提昇台灣人形象,並推展文教康樂活動,幫助會員立足紐西蘭。當「紐西蘭華夏協會」草創初期,因為經費拮据,施家遂將其公司房舍免費提供作為會館,並長期贊助會務經費。

1995-97年間,施郭鳳珠的先生施慶桂,在社團運作頗為困頓的時刻,被推舉為「紐西蘭華夏協會」的理事長。2年任內,為廣拓財源及協助台灣鄉親完成移民的心願,由施郭鳳珠夫婦協助台灣鄉親向紐西蘭政府承辦社團贊助基金之服務。凡是申請移民者須先開立信託帳戶,並繳納定額保證金,待成功辦妥移民之後,此款項即自動退回申請者帳戶。誰知就在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情況下,才短短8個月,除了協助1400多位鄉親達成移民的心願外,由於台幣兌紐幣升值,申辦者拿回來的錢不減反增,而協會也因保證金的利息多了高達紐幣400多萬元的收入,造成雙贏的局面。這樣的結果實屬空前絕後,由於施氏夫婦的努力,除了為「紐西蘭華夏協會」的永續經營,提供源源不絕的經費挹注外,會員也從原先的500多戶,增加至2300多戶,為海外單一最大僑社,對於服務海外僑胞,凝聚和諧團結力量,更具有正面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隨後也因為這樣,施慶桂榮獲台灣僑委會遴聘成為紐西蘭第一位僑務委員,施郭鳳珠則繼先生之後,成為紐西蘭首位出任僑務委員的女性。接著兩位賢伉儷又獲聘為僑務諮詢委員至今。施郭鳳珠還曾在馬英九總統時代被聘任為總統府國策顧問;2012年雙十國慶日典禮,更代表全球僑胞致詞。施郭鳳珠表示,多年來,我們都是秉持「一人任職,兩人服務,全家力挺」的信念,獻身公益、熱心僑務,並廣結善緣。而他們的獨子振嘉也不遑多讓,由於受父母長期的耳濡目染表現優異,而獲聘為僑務顧問。一門三傑皆擔任僑委會榮譽職人員,在紐西蘭僑界屬絕無僅有;而施郭鳳珠一家的長期奉獻,也讓紐西蘭主流社會看見了台灣,政壇官方紛紛邀請為座上嘉賓,風光無限。

施郭鳳珠與夫婿積極推動紐西蘭奧克蘭僑界活動

重大僑務貢獻:

施郭鳳珠夫婦移民紐西蘭近30年之久,她所熱心從事的僑社服務工作及活動繁多,除上述者外,再舉其犖犖大者如下:倡議在「華夏月刊」增闢「人與事傳播站」專欄,作為促成就業與延攬人才之橋樑,為移民的鄉親輔導就業提供有力的管道;成功舉辦3000多人的「華人關心選舉說明會」,抵制野心政治家之分裂言論,以維護華人生存發展權益;舉辦「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活動及贈送2部噴有「本車係由來自台灣移民所贈」字樣的捐血器材運輸車給奧克蘭捐血中心;率團赴巴拿馬歡迎李登輝總統的「太平之旅」,是次施郭鳳珠所率領的紐西蘭僑胞,是人數最多也是離巴拿馬最遠的團體。

促成紐西蘭救難隊赴台參與921震災,施郭鳳珠首先捐出2萬元紐幣拋磚引玉,獲得僑胞熱切響應,紐西蘭政府也捐助15萬紐元,向台灣伸出友誼溫暖的手。這是國民外交的最大成就,也是施郭鳳珠嬴得紐國各界人士友誼的最大明證。而救難隊在台期間的食衣住行,均悉數由施郭女士個人自費贊助和照顧。

成立「李登輝總統之友會」;促成台中市與紐西蘭奧克蘭市締結姊妹市;夫妻倆分別擔任大洋洲華僑團體聯合會第23屆年會總召集人和執行長,集思廣益,凝聚僑胞愛國團結力量;召集成立「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催生和輔導國民黨奧克蘭直屬分部成立; 2000 年及 2004 年成立「連蕭之友會」、「連宋之友會」;捐獻300萬元給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鼓勵師大教授朱榮智博士成立「中華書院」 作育英才。

施郭鳯珠受聘為馬英九前總統國策顧問

★★★★ 世華總會篇 ★★★★

「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以下簡稱世華總會),是施郭鳳珠投注最多心力的組織之一。她曾擔任過世華總會第4屆常務理事,第5、6屆副總會長,第7屆總會長,現在則為世華總會榮譽總會長。

施郭鳯珠創立的牽手獎其中之一得主為巴西分會結婚滿63年的施孝耕、扈富貴受到吳新興僑務委員長贊掦

世華緣起和沿革:

世華總會是全球僑商及台商婦女重要的溝通平台,計有65個分會,分布於三大洋六大洲。至今已邁入第25個年頭的世華總會,曾經歷9任總會長,2018年由劉琍綺接任第10屆總會長之重責大任。

牽手獎頒獎典禮于2017休仕頓世界年會

世華總會的緣起和沿革係於1994 年6 月19 日,由創會理事長周文璣(前明星花露水董事長)於美國舊金山創立「世界中華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期盼結合全球工商婦女之智慧,強化國際資訊交流,促進工商經濟發展,並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 1996 年10 月,柯杜瑞琴接任第2屆理事長。1997 年11 月更名為「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向內政部申請報備登記通過,成為唯一由台灣發展至全球之國際工商婦女社團組織,並以「心懷世界、掌握脈動、建立網絡、發展經貿」為該會宗旨。

施郭鳳珠榮譽總會長在擔任世華總會總會長任內,建樹良多,在公益捐贈上更是屢創新高

1998年4月柯杜瑞琴榮任更名後首任理事長( 第3屆),並敦聘李登輝總統夫人曾文惠為榮譽理事長,創會理事長周文璣為永久榮譽理事長。

2001年2月世華總會組織發展遍佈全球,遂向內政部正式登記為國際社團。柯杜瑞琴連任第4屆理事長,並敦聘辜嚴倬雲為榮譽顧問。 2001 年10 月,柯杜瑞琴理事長創辦「華冠獎」選拔頒獎活動,每3年遴選10位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為華冠獎得主。

2004年10月,林廖玉女士接任第5屆理事長,為符合國際性社團的性質,同年將該會「理事長」職稱更名為「總會長」。

2010年10月,施郭鳳珠接任第7屆總會長,為擴展會務組織,積極輔導新分會成立,建構更為穩固的發展基礎。

施郭鳳珠榮譽總會長在擔任世華總會總會長任內,建樹良多,在公益捐贈上更是屢創新高

總會長任內建樹:

世華總會的國際事務顧問,也是扮演施郭鳳珠大太陽的施慶桂曾撰文寫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0年,鳳珠接任世華總會長之前,兩次脊椎大手術後長達數年的復健,才剛告一段落,我竟然被醫生告知罹患肝癌,立刻要進行密集的治療。面對無法掌握的抗癌過程,鳳珠興起不要接任的念頭,以便專心陪伴我。」「但我希望能支持鳳珠善盡總會長的職務,對於罹患癌症的我來說,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一天,每天都是上天的恩賜,鳳珠如果能從總會長這個職務獲得耕福田的快樂和滿足,將比陪伴病榻還要更有價值。」

施郭鳳珠榮譽總會長在擔任世華總會總會長任內,建樹良多,在公益捐贈上更是屢創新高

施氏伉儷鶼鰈情深,誠屬難能可貴。「感恩上天慈悲,讓我的治療過程很順利,沒有讓鳳珠過於操心,因此我也才能陪伴她,做她的後盾。我不斷勉勵鳳珠,社團公益是眾人之事,個人的事業自己決定少做少賺,但是社團職務一旦接手,就必須全心投入,即便沒有能力讓其有所突破、更上層樓,也絕對不能讓組織走下坡,破壞前人奠定的根基。」施慶桂一路勉勵著嬌妻。

施慶桂、施郭鳯珠伉儷情深

果真,施郭鳳珠沒讓眾人失望,在世華總會長3年任內,她有近400次的行程安排,及29次寰宇行腳的奔波旅行。而她的每一次出訪行程,曉行夜宿,都是體力健康的考驗和負擔,只是每到一個國度城市,看到各分協會會務工作的蓬勃發展,及姐妹們對世華總會的支持,總能得到莫大的鼓勵和欣慰,所有的旅途疲勞也消除殆盡。

施郭鳳珠在世華總會總會長任內完成許多任務,也創下許多輝煌紀錄。
一、首創每年舉辦世界大會(以往每3年1次)。
二、首創季刊的發行。
三、首創海外舉辦世界年會。
四、首創在海外(紐西蘭)為姐妹舉行佛教婚禮。
五、2012年在日本大阪首創模範夫妻「牽手獎」頒獎表揚活動。
六、首創在3年任內成立了海內外11個新分會及1個分會復會的紀錄。
七、首創在公益捐贈上屢創新高:認養非洲161位孤兒。日本311大地震賑災捐款1000萬日幣。捐贈復康巴士12輛、救護車1台。

施郭鳳珠榮譽總會長在擔任世華總會總會長任內,建樹良多,在公益捐贈上更是屢創新高

姐妹情義相挺:

世華總會是一個充滿影響力與魅力的國際婦女組織,所有世華總會的成員,不但是非常辛苦努力的打拼事業,在各行各業都獲得了傑出的成就,尤其在發揮社會責任、提倡教育文化、關懷弱勢孤苦,以及推展國民外交工作,各方面的努力過程與貢獻,都得到各界的肯定和讚揚。而施郭鳳珠所領導的第7屆世華總會團隊更是圓滿達成使命,以下且來聽聽任內姐妹們對施郭總會長的讚嘆。

施郭鳳珠積極參與世華全球分會活動

黎淑瑛是施郭鳳珠總會長任內的副總會長,她指出:在施郭總會長上任的3年裡,讓她有更多機會在身邊學習到做人及處世的原則。「因她的無私和大愛,讓我更體會到做一個領導者的風範,更因她全心為世華的奉獻努力精神,讓我學習到如何去開拓分會,把世華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施郭鳳珠積極參與世華全球分會活動

天主教博愛基金會巴西分會會長,曾任世華總會副會長的李宗德說:「很榮幸在總會長施郭鳳珠領導下,參與學習人生學不完的課業,喜見總會會務蒸蒸日上,歷任會長都是強棒,個個具備忍功,表現婦女的偉大特質。」

賴枚璇副總會長認為:「由於施郭總會長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又熱心公益,所以總會長所推動的活動,世華姐妹們都全力支援,也因此這幾年世華總會所參與的公益活動不勝枚舉,使政府單位對我們更加的肯定,為世華奠定良好基礎。

施郭鳳珠積極參與世華全球分會活動

世華總會巴西分會前會長洪呂麗月認為,施郭鳳珠總會長是華商婦女企業家邁向國際的標竿及典範。「施郭總會長的所作所為,大大的增加了世華總會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擴大世華的平台,再加上凝聚華冠獎歷屆來自世界各地得主的力量,透過企業家的影響力量,展現世華在國際上的軟硬實力。

南非陳阡蕙也在世華總會20周年特刊中寫到:「總會長!回顧這3年來您帶著優質團隊及世華姐妹們,融入多年累積的國內外政經人脈,為世華創造更多的國際舞台。中華民國百年國慶活動、國慶晚會世華的演出、贊助非洲孤兒、牽手獎的創意用心、讓人刮目相看的台灣全省各城市復康巴士捐贈活動……,都備受國內政府肯定,更讓世華這塊招牌在國際發光發亮!」「鳳珠姐姐,辛苦您了!身為您旗下的副總會長,真的倍感愧疚。阡蕙唯一能為您做的一件事,是在您卸下擔子後,帶著施委員和姐妹們到南非,來一趟輕鬆而悠閒的大自然之旅。」

★★★★ 非洲ACC篇 ★★★★

2018年11月初,施郭鳳珠在參加完台北舉行的世華總會年會暨第7屆華冠獎頒獎典禮後,終於抽出幾天空檔,在世華總會大台中分會前會長的妹妹郭鳳玉協助安排下,偕夫婿施慶桂及世華姐妹共17位同遊南非,並前往史瓦帝尼(史瓦濟蘭)參訪了由世華總會長期贊助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簡稱ACC)。

施郭鳯珠伉儷(右二、一)陳阡蕙伉儷(左二、一)拜會駐非洲史瓦帝尼梁洪昇大使

慧禮結緣非洲:

非洲,這個遙遠卻又熟悉的名字,距離台灣一萬多公里。她擁有54個國家,將近10億人口,以及豐沛的天然資源,卻因為疾病猖狂肆虐、政治混亂反覆、戰爭無情摧殘,造成大量難民流離失所,三餐不繼。這個被世人稱作黑暗大地的邊陲之地,現有高達4成的愛滋帶原,以及多達6000萬名的孤兒,等待生命的曙光。

在非洲,這些失去雙親的孤兒,如果有外婆可以依靠,那麼他還是幸運的;如果被親戚收留,這個孩子就得負擔家計幹粗活,成了親戚家中理所當然的佣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和自己的表兄弟一樣去上學。萬一孤兒是女生,命運更是悲慘,因為她們經常成為被蹂躪的對象。其他還有許多孤兒四處流浪,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悽苦生活,沒有未來,也沒有希望。

為何會有這樣的地方,讓孩子生來注定飽受摧殘呢?有一首歌的歌詞是「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臉上留著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想要有一個家,對非洲孤兒來說是極大的盼望,而這個現象,讓來自台灣的慧禮法師注意到了。

慧禮法師,1955年生於屏東,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子弟。1974年,他依止星雲大師剃度出家,同年受具足戒,後畢業於佛教研究部。1992年,他奉星雲大師旨意自動請纓前往南非,歷經10年創建非洲第一座大乘佛教寺院南華寺並擔任住持。

南非之旅拜會約翰尼斯堡代表處受到周唯中代表熱烈歡迎

ACC的願景:

2001年,慧禮法師卸任南華寺住持,開始深入非洲,並在2004年於馬拉威正式成立了首座ACC,這也是非洲第一所孤兒院。接著又陸續在賴索托、史瓦帝尼、納米比亞和莫三鼻克成立院所。ACC服務項目包括助養孤兒、興建學校、糧食救濟、職能培訓,並教導院童學習中文和佛法、武術,以及傳承非洲優良的傳統文化等等。慧禮法師說:「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就送給每一個人一個媽媽,我要送給非洲每個孤兒內心深處一個爸爸媽媽,讓他們感受到沒有被遺棄。」

南非之旅世華成員合照于機場

從2007年開始,ACC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院童海外巡演,除了向各地助養人表達感恩之情,也展現了學習的成果。2018年11月底至2019年1月初,ACC特別安排賴索托25名院童,在慧禮法師帶領,ACC非洲執委會陳阡蕙執行長和秘書長林青嶔陪同下的「行願非洲 感恩之旅」,前往台灣7個縣市巡迴表演,好評不斷。

總被院童暱稱為「和尚爸爸」的慧禮法師說出ACC未來的願景:「希望能用中華文化、佛教信仰作為養分,來滋養非洲的文化、非洲的民族,讓他們更成長、更茁壯。要改變非洲,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教育,第三還是教育,如果沒有教育是改變不了非洲的。非洲因為過去一直都是與貧窮、戰亂、蠻荒、疾病畫上等號,為了改變非洲的宿命,我們ACC的這些小孩可以說是新時代的非洲人,具有慈悲、具有智慧、具有願力、具有感恩,我們塑造出新一代的非洲人,他們將來就是承擔改變非洲宿命的這種使命。」慧禮法師甚至發下重願:「為了播種這個非洲大夢,我立誓埋骨非洲,五世為黑人僧伽,一世不能完成的事,願以五世來拚搏。」

默默守護奉獻南非ACC關懷中心

世華關愛無國界:

從施郭鳳珠擔任世華總會總會長後,該會對ACC的贊助始終未曾停止過。施郭鳳珠指出,她對ACC的關注,完全是受到世華總會陳阡蕙第一副總會長的感召。陳阡蕙曾任南非最大反對黨DA的國會議員8年,但她卻毅然決然辭去議員職位,與夫婿林青嶔全心投入ACC的工作,希望利用她在參政期間累積的人脈與資源做整合,讓孩子們可以更直接地受益。

施郭鳳珠除了本人對ACC有過鉅額捐助款外,世華總會姐妹也認養了百餘位非洲孤兒。「助養1位非洲孤兒1個月生活費500元(或1年6000元),就可以讓他們有基本的溫飽,還能上學讀書,擁有實現夢想的機會。」施郭鳳珠表示,這些年來,ACC因為經常出國到各地巡演,名氣已漸漸打響,在世界各國的募捐也容易多了,而她也總是出面打頭陣,盡力配合並大力支持。

南非之旅世華成員與開普敦經文處王海龍處長餐敘

這次非洲行,是施郭鳳珠首次探訪ACC,雖然之前她對ACC的資訊已有所了解,但真正去實地訪查,內心還是感動不已。

令施郭鳳珠頗為驚訝的是,當世華總會一行人參觀史瓦帝尼ACC校區時,在一棟教室的門口牆壁上竟然鑲著一塊銀牌,上面刻著「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 總會長施郭鳳珠暨世華姐妹們敬贈」,底下還有一行小字「史瓦濟蘭 感謝您給孩子一個家」。原來施郭鳳珠捐錢時沒對外人說過,她本人也從不曉得有這塊銀牌的存在,如今乍一看,大夥都對施郭總會長的善行升起了更多的敬意。

施郭鳯珠、施慶桂意外發現ACC以她命名的牌子掛在牆上合照留念

那一晚,世華總會南非行的成員與院童共進晚餐並住宿招待所。當看到孩子們安靜坐著,並秩序井然地用餐時,施郭鳳珠稱讚道:「ACC的教育是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黑人小孩會用國台語講話,而且很有禮貌,甚麼都是感恩、謝謝時,內心是無比震撼的。」

探訪ACC過後,看得出,現在的施郭鳳珠榮譽總會長,仍繼續以卸任不卸職的心念扶持著世華組織,並秉持一貫的信念,精進修福慧,期盼在有限的生命中能無愧於天地、無愧於人道,追求人生最大的無形財富和價值。

★★★★ 化小愛為大愛篇 ★★★★

施郭鳳珠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其夫婿施慶桂是位忠厚老實的生意人,一生支持政府、熱心公益。賢伉儷育有4位兒女,均已在國外完成大學教育,3位女婿都是博士,並有9名孫兒。

施郭鳳珠的兒子振嘉畢業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娶妻莊靜,目前擔任紐西蘭商勝地產公司總經理,並經營建設營造事業。長女麗君畢業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文學院,大女婿楊恩立為美國法學博士,亦為美國加州執業律師,目前倆夫妻返台經營鐘錶工廠。次女麗麗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 GIA 寶石學院留學深造,取得寶石鑑定師及寶石設計師的資格;二女婿李家中豪為日裔旅美醫學博士,目前在美國洛杉磯自行開業,為傷害治療專家。三女亞男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後,又赴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留學深造,取得不動產管理及商際網路&企管雙碩士的學位;三女婿龔明鋒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又前往舊金山USF醫學院取得牙醫博士的學位,而後並在哈佛大學,以第一名取得牙齒矯正博士,目前在舊金山從事牙齒矯正的醫療事業。

施郭鳯珠全家褔

40多年來,施郭鳳珠偕夫婿白手起家,從台灣奮鬥到紐西蘭,從沒有到有,從小到大,在稍事餘裕後,即投入大量的時間、精神和財力,為僑界服務。施郭鳳珠表示,兒女們已各自擁有很好的歸宿和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她人生最大的安慰,也是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她自認才疏學淺,如今有那麼大的福報, 除了要感念施家祖先造善業的因緣以外,更要感謝在她人生旅途和創業的過程中,鼓勵她、幫助她的所有親朋好友和先進長輩們。因此,她為餘生立下了誓願:今後在衣食溫飽之餘,將全心全力致力於慈善事業及僑社服務的志業,以報答社會及上天的厚愛!

施郭鳯珠伉儷持續推動公益活動

至今,重視情誼,相識滿天下的施郭鳳珠,仍然無法停下腳步。她說去過巴西3次了。「巴西僑胞真的很熱情,還保留有幾十年前那種傳統人情味,我到哪兒都有人一路相陪,非常非常好,讓我覺得賓至如歸,永遠難忘。伊瓜蘇瀑布也很漂亮,就是治安有點可怕。」

最後,施郭鳳珠也以她的人生哲學與讀者共勉,「我覺得人生要有使命感及責任感,要不然就沒有甚麼意義了。」「讓我們珍惜每一次職務的承擔,比自己的事業還要投入;要給自己更高的期許,不能讓大家失望。」

【巴西華人資訊網】

* 鄭重聲明 本篇內容為本網站版權所有,相關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重製、複印使用
image_print列印文章

發表迴響